2018年世界全景:大国间的战略性竞争

星期二, 01/01/2019 09:58
(越共电子报)发生众多影响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事件的2018年已结束了。以下《越南共产党电子报》谨向读者介绍本报评选的2018年国际十大新闻:

一、 朝鲜半岛迎来和平机遇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于6月12日在新加坡会晤
(图:新华网)

2018年,朝鲜半岛局势已迎来许多积极缓和信号。经过十多年的期待,朝韩领导人先后于2018年4月27日和5月26日在板门店并于9月20日在朝鲜首都平壤举行首脑会谈。在各场会谈中,朝韩领导人已发表《板门店宣言》和《平壤宣言》,为实现建立和平机制、停止50多年来在朝鲜半岛的战争威胁的目标奠定基础。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6月12日在新加坡举行美朝历史性首脑会晤并发表《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联合声明》被视为2018年国际全景画卷中的里程碑事件,其不仅改变朝鲜半岛外交局面,而且还抑制此地区冲突爆发危机。

尽管如此,目前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和平与稳定的努力仅取得初步结果,而且仍然遇到很多障碍。然而,韩国总统文在寅表示欢迎金正恩赴首尔进行韩朝峰会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2019年随时愿意再次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会晤体现了有关各方在寻找具体措施,面向建立朝鲜半岛长久、稳固的和平机制的决心。

二、 美中贸易战威胁全球经济增长


美中贸易摩擦成为壁垒因素并使经合组织(OECD)下调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图:NHK)
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之后于2018年3月正式打响。中国采取一系列报复性关税政策以及美方对中国施加的贸易措施已接连导致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紧张情势升级。

这些演变不仅大力影响到全球经贸活动和金融市场,而且还成为壁垒因素,使经合组织于2018年11月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下调至3.5%,较2018年9月所提出预期值下降了0.2%。

三、 英国首相和英国脱欧任务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图:Getty Images

11月25日,英国政府和欧盟就“脱欧协议草案”达成一致,绘制英国脱欧后双边关系的愿景。然而,这一结果以及英国首相特雷莎•梅12月12日在保守党对她举行的不信任投票中过关也无法让她轻易实现“脱欧”使命。主要原因来自于英国各反对党派的压力、国会的障碍以及欧洲各国领导人的“不妥协”态度。

针对上述困难之势,12月19日,欧盟公布了英国无协议脱欧的后续应对计划。自2016年6月英国举行公投两年半后,英国脱欧进程跌宕起伏,不确定性仍然存在。

四、 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再起风浪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于2017年9月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会晤(图:AFP)

2018年,美俄关系坚冰不仅出现在外交方面,而且还蔓延至军事领域。除了西方国家把双面间谍斯克里帕尔于2018年3月份在英国“中毒”的责任推给俄罗斯之外,2018年10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称美将退出与俄罗斯于1987年签订的《中程核力量条约》协议(INF)。

美国总统特朗普11月30日宣布鉴于俄罗斯方面11月25日扣留乌克兰三艘舰,他将取消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阿根廷的既定会晤。

五、2018年见证了全球多场灾难

12月22日印度尼西亚西部巽他海峡发生严重海啸造成281人死亡(图:AFP)

日本地震、中国洪灾、美国和希腊森林火灾、印度尼西亚海啸和空难,上述自然灾害和灾难造成数千人死亡和失踪,让2018年世界画卷抹上一抹灰色。在此背景下,于12月2日至14日在波兰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次缔约方会议取得了重要胜利,各国就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一致,明确了各国的约束性义务,化解《巴黎协定》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六、《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步协定》得到签署并于1230日生效

成员国代表3月8日参加了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的CPTPP签署仪式
(图:新华社/越通社)

2018年10月底,澳大利亚成为批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步协定》的第六个国家,达到了协定于2018年12月30日生效的门槛。

CPTPP由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和越南等11个成员经济体于2018年3月9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签署。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步协定》是美国在唐纳德•特朗普当选总统后于2017年1月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后续协定。

11月12日,越南在获得国会表决通过之后成为批准CPTPP的第七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院认为CPTPP将使2030年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和越南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

七、法国巴黎 “黄马甲” 暴乱浪潮

法国“黄马甲”示威游行变成了严重暴乱(图:NHK)

因反对法国政府计划调高燃油价格导致生活成本增加而引发的“黄马甲”示威游行11月17日变成了严重暴乱。几万人走上街头,当中的许多人借机破坏法国的象征性建筑,迫使警方不得不发射催泪弹驱散人群,造成混乱。

法国总统马克龙12月10日晚在电视上宣布法国政府将立即采取有力措施,减轻税负,提高法国人民的购买力。

“黄马甲”暴乱浪潮反映了法国社会内部的矛盾与分裂。

八、沙特籍记者卡舒吉遇害案

沙特籍记者卡舒吉(图:路透社)

沙特籍记者卡舒吉10月2日进入沙特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办理与土耳其籍未婚妻的登记结婚手续后失踪。20日,沙特承认卡舒吉在该国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内死于“斗殴”。面对国际施压,11月15日,沙特方面表示已经起诉11人,并寻求判处其中5人死刑。12月16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对卡舒吉遇害案进行可靠的调查。这一未完待续的事件对沙特形象产生了消极影响。

九、俄罗斯-乌格兰紧张关系加剧

11月25日被俄罗斯扣押的三艘乌克兰船只(图:TASS)

11月25日,俄罗斯扣押了三艘乌克兰船只,指控它们在通过有争议的刻赤海峡时试图进入俄罗斯水域。

俄罗斯方面声称,乌克兰船只试图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通过刻赤海峡,这是蓄意挑衅。

乌克兰则反驳说,俄罗斯在国际水域非法拦截了乌克兰的船只,然后蓄意侵略这些船只。

这场对峙是莫斯科和基辅围绕克里米亚附近海域争议的升级。

针对上述背景,在11月26日举行的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上,联合国主管政治事务的副秘书长罗斯玛丽•安妮•迪卡洛表示,联合国方面强烈敦促俄罗斯和乌克兰保持克制,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导致局势升级的行动。

十、美国“中东战略”的调整

在叙利亚的美国军人(图:ABCNews)

2018年5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因伊核协议而豁免的对伊朗制裁。特朗普在白宫发表电视讲话时说,伊核协议是“一项糟糕的协议”。

2015年7月,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根据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同时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国际社会解除对伊朗实施的制裁措施。

除了伊朗问题之外,美国总统特朗普2018年12月19日还在推特上宣布,美国已赢得了对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的战争,并将撤出美国在叙利亚的2000余名驻军。

娇妆

更多新闻

发表评论
姓名
电子邮箱
评论

/

验证